
跨境電商在美國境外電商平臺生意興隆,但爆款商品卻突遇“版權陷阱”,到底發(fā)生了什么?如何破解?
廣州的一家服裝企業(yè)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成功將產品銷往美國某電商平臺。但在平靜的商業(yè)表面下,卻暗藏殺機。該企業(yè)被一家美國公司在美國法院提起了訴訟,指控其服裝圖案涉嫌侵犯其美國版權,索賠幾萬美元。
經仔細調查,這家美國公司并不銷售服裝,而是專門低價收購各類未出名的服裝圖案版權,然后放到互聯網上供人免費使用。一旦中國賣家在亞馬遜上架相關產品,他們便迅速批量起訴索賠。通過這種“放水養(yǎng)魚”的策略,2018年他們高達80%的收入竟來自中國商家的和解金,單次索賠金額高達數萬美元。
接手此案后榮哥團隊迅速展開行動,做了三件關鍵的事情:
1. 全球溯源:從意大利米蘭到英國倫敦,對圖案的原創(chuàng)性進行了徹底核查。在排除了國外原創(chuàng)的可能性后,他們將目光鎖定在國內,尋找關鍵證據。
2. 死磕細節(jié):在東莞,榮哥團隊找到了關鍵證人——當年曾給美國公司打樣的工廠老板。該老板親口證實:“他們沒付打樣費,更沒有簽訂任何版權協議!”
3. 法律博弈:榮哥團隊充分利用美國的“證據開示規(guī)則”,迫使對方交出全部資料。結果發(fā)現,對方版權登記的時間竟然晚于中國工廠打樣時間!
圖1. 救援行動與取證之旅
在從早到晚的9小時法庭攻防戰(zhàn)中,中國證人憑借原始打樣記錄等有力證據,證明涉事圖案在美國登記前已在中國使用。對方所謂的“原創(chuàng)版權”不攻自破,中國被告勝訴。
五、法律守護者:榮哥跨境團隊助力企業(yè)揚帆全球
本案作為跨境電商知識產權糾紛的典型案例,在服裝出口領域具有極高的借鑒意義,為其他中國服裝出口企業(yè)提供了寶貴的解決思路和應對策略。自這一標志性案件之后,榮哥跨境律師團隊持續(xù)發(fā)力,成功幫助數十家中國企業(yè)應對境外跨境電商平臺上的惡意知識產權投訴及國外法院的知識產權侵權訴訟。
(編輯:江同)
(來源:榮哥跨境律師)
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fā)表后的30日內與雨果跨境取得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