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直播似乎成為了互聯(lián)網(wǎng)電商的風口,很多媒體的渲染,各路成功案例,網(wǎng)紅、企業(yè)家和明星藝人們的蜂擁而入,屢創(chuàng)新高的公開數(shù)據(jù),讓很多人有些心神不定,想殺進去分一杯羹。點擊免費觀看毅冰直播
很多朋友都來私信問我,是否直播帶貨可以成為新的流量池,成為外貿人新的增長點?微信群里也開始有服務商,在不斷渲染“直播帶貨將成為未來外貿的新模式”,呼吁大家“抓緊時間,提早加入”之類的話術,開始販賣焦慮。好像你再觀望,就要失去機會,別人都在大把賺錢云云。
他們的著力點有兩個。第一,疫情之下,傳統(tǒng)的外貿類展會不得不停止,從offline轉向online就成為必然的選擇,如今就連廣交會都已經(jīng)轉到線上,而香港貿發(fā)網(wǎng)更是10年前就已經(jīng)推出他們的線上商貿平臺「貿發(fā)網(wǎng)采購」開啟線上渠道;第二,直播帶貨是如今的風口,你看國內這邊搞得多火爆?一旦展會轉線上,我們怎么對接客戶呢?當然是直播啊,只是變成了英文,受眾變成了老外。
聽起來很有道理,可事實上,這都是外行人在說內行話。因為內貿和外貿,是截然不同的技能樹,不是內貿的國際化這么簡單的。這涉及到行業(yè)標準,涉及到溝通談判,涉及到法律法規(guī),涉及到區(qū)域市場,涉及到訂單操作,涉及到貨代安排,涉及到收付款項,涉及到合同繕制,涉及到訂單處理,涉及到貼牌代工,涉及到報關出口,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內容,這是系統(tǒng)化的工作,不是國內直播間里的“賣貨”給消費者。
所以傳統(tǒng)外貿,是針對于B端的生意,要面對的是海外的進口商、代理商、零售商,這些客戶、專業(yè)買家,會因為你在直播間里夸張的言辭和表現(xiàn),然后直接采購60萬條牛仔褲?采購3萬套沙發(fā)?
這就純屬想多了,我相信老外貿人都不可能有這種天真的想法。當然,外行除外,因為不了解,所以會想當然,會拍腦袋認為,這就是傳統(tǒng)外貿的發(fā)展方向。
也許你會說,那我不做傳統(tǒng)外貿,我做跨境電商,可以么?我的產(chǎn)品,就是賣給國外的終端消費者的,這是C端的生意,就跟國內做電商一樣,只是發(fā)貨給老外,用英文做直播,這總是風口了吧?
很可惜,現(xiàn)實很骨感,我依然持有保留意見?;蛟S對某些產(chǎn)品有幫助,但是幫助十分有限,并不能達到所謂的直播間里瘋狂下單的情形。
比如,有朋友出口的產(chǎn)品是一種化工原料,叫“七水硫酸鋅”。我相信你不認識,我也不認識,這東西用在哪里,也是一頭霧水,毫無概念。那這類產(chǎn)品,如果放在直播間里,業(yè)務員在哪里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客戶會有興趣聽么?大多數(shù)客戶,我相信是沒有興趣的。
這一類產(chǎn)品,必須是高度針對性的客戶,才有可能匹配,有對應的需求,而大多數(shù)人,甚至都不知道這究竟是什么。
一個在網(wǎng)上購買服裝的客戶,或許會被一款精致小巧的咖啡杯所吸引,從而順手下單購買??善咚蛩徜\這種產(chǎn)品,我相信一般人是不會莫名其妙下單的,因為跟自己完全無關,家里和公司里都用不上這東西。
又比如,另一個朋友出口的,是一種1.5厘米直徑的鋁管,管徑和壁厚都有特定的標準,這類產(chǎn)品,往往是出口給國外的戶外家具工廠,用來制作鐵藝家具和相關產(chǎn)品的。那普通的消費者,會去關注甚至購買么?大概率下,是不會的。
還比如,再一個朋友出口的,是塑料大桶,在國外用作工業(yè)使用,或者存放消毒液之類的。這類產(chǎn)品,做跨境電商可能么?也許你會說,可以啊,我買來自己用,在家里存放園林的農藥,或者家用的消毒液,完全有銷售場景。
那就錯了,做跨境電商有一個天然的問題,就是物流成本的Finalmile,最后一公里。一個塑料大桶,單價或許不到20美元,但是運費高達200美元都不止,怎么賣啊?客戶不如在當?shù)刭徺I,更加簡單直接,還便宜。
所以對于C端的跨境電商,許多產(chǎn)品也不適合,只有普羅大眾會感興趣的禮品、消費品、日用品、電子產(chǎn)品等等,才有可能通過電商直播,來營造一個情景和使用氛圍,讓客戶有代入感,從而轉化訂單。
這其中,我覺得只有滿足以下條件的產(chǎn)品,或許才能通過直播,來推動跨境電商的銷量。了解更多詳情
小而輕(物流成本低)
高毛利(價格還不錯)
可復制(能提升產(chǎn)能)
一個朋友做的是婚紗,包裝起來的體積并不大,容易通過快遞和專線物流發(fā)海外;婚紗的毛利相當高,在國外購買會很貴,而她依托蘇州的工廠,可以通過現(xiàn)成面料和設定的款式,給客戶隨時加工,隨時發(fā)貨;這個項目又是可復制的,針對不同客戶,無非是款式的調整,尺碼的不同,等于是標準化產(chǎn)品,根據(jù)不同客戶做一些小差異,哪怕一天100個訂單,她都可以下單工廠,應付得過來。
這類產(chǎn)品,就適合做跨境電商,同樣適合做直播,以吸引消費者的眼球。
坦白說,我們如今熱火朝天的直播形式,其實很多年前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那個時候還沒有直播這個名詞,我們稱為“電視購物”。
其實認真想一下,不就這么回事么?對著產(chǎn)品做介紹,配合夸張的肢體和臺詞演繹,然后給予活動和促銷,限時,限量,限購,驚爆價,這一系列的營銷套路,這么多年并沒有多大的改變。
無非就是從過去的直播、錄播,電視機里的節(jié)目,搬到互聯(lián)網(wǎng)上,搬到移動端,搬到你的手機里而已。
我們可以認真去對比如今的直播形式,大多數(shù)集中在美妝、日用品、家居用品、消費品,這類產(chǎn)品為主,其實有很大的局限性。不是說大件產(chǎn)品不能賣,而是相對來說,這是比較少的。
在直播場景之下,可以看到迅速的訂單增加,可以看到庫存的迅速減少,大家會有一種緊迫感,會在那個氛圍下感受到壓力,好像我不下單,機會就要錯過,就少了占便宜的感覺,因為這支口紅,原價要299,如今只需要99塊。然后直播間,會有一個Link,可以鏈接到淘寶或其它電商網(wǎng)站,直接形成訂單的轉化。
而過去的電視購物,在體驗和操作上,要相對落后一點,轉化訂單,是需要消費者拿起電話訂購,而付款又是另外一個沒有解決的問題,往往都是送貨上門后,才付款或刷卡。
但是思維邏輯和營銷推廣的手法,這么多年并沒有太大的變化。不管是降價,還是買贈,還是限時搶購,都是非?;镜臓I銷手段。也許一開始,大家圖新鮮,有一個紅利階段。當越來越多的競爭對手涌入的時候,同樣會逐漸市場化,競爭會愈加激烈,利潤會不斷走低,到一個正常的臨界點。
生活方式的差異,物流方式的復雜,同樣是直播帶貨面臨的壁壘。
中國人或許特別喜歡電商購物,這方面領先于全球,但是在美國和歐洲,這個趨勢雖然上升,但是并沒有達到超過實體消費的情況。
也就是說,發(fā)達國家在這方面的消費還是比較傳統(tǒng),大部分的消費者,還是喜歡線下的場景體驗。美國人買衣服,大多還是會選擇百貨公司,會選擇超市,會選擇專賣店,網(wǎng)上購物往往只是補充,這也跟他們的物流成本和人工成本過高有關系。
中國的市場是集中性的,一個一個城市,高密度的人口和公寓式住宅,使得物流公司可以定點在不同區(qū)域,然后在一定的半徑距離內,配送商品,以節(jié)約成本。但是美國的情況不同,除了極少數(shù)的大城市外,大多數(shù)居民都是分散型的,都是點狀分布在廣袤的國土上,物流如何配送?成本會變得非常高。
在中國,一個杭州的買家,可以從廣州的商家那里買一件衣服,穿的不合適,可以迅速退貨,物流速度很快,來回的成本,或許只要兩美元。
但是如果把距離半徑拉開,洛杉磯的買家,從中國上海的商家那里買了一件30美元的衣服,選擇了商家包郵的選項。要知道,中美之間,一件衣服的快遞成本,或許就要20美元以上,商家如何在不虧損的情況下,給客戶承擔運費?或許就會考慮,采取定向的廉價物流,或者小包平郵。結果就是,客戶拿到這件衣服,需要等待整整一個月時間,包括物流和清關和美國的內陸運輸。
那如果衣服尺寸不合適,需要退貨換貨呢?難道寄回中國,再重新寄過去?時間和物流成本,就變成了不可能的任務。這樣一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其實是非常糟糕的,買了衣服,但是沒法穿。
所以跨境電商的發(fā)展,直播可以提升一些產(chǎn)品的銷售,這是一定的,但這必然在一個可控的范圍內,而絕非許多朋友想象中的爆發(fā)式增長。
在筆者看來,直播只是一種營銷的途徑和方式,一個觸發(fā)點,一個展示的機會,僅此而已。
對于外貿而言,直播對傳統(tǒng)外貿幾乎無效,對跨境電商或許有些許效果,但是千萬不要寄予太大的希望,以免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從而效果寥寥。
雖然廣交會和香港貿發(fā)網(wǎng)都啟動了線上展會,但我堅定認為,貿易的本質,肯定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商業(yè)談判,是需求探討,是供應鏈的平衡,是供應商的篩選。展會的本質,更多的是Connection,也就是商業(yè)連接,把供應商跟客戶,在這個平臺之下,可以接觸到,可以聯(lián)系上。
至于聯(lián)系上了以后,能否轉化訂單,這關系到很多因素,也考驗供應商的談判能力、產(chǎn)品特點以及方方面面的原因。外貿行業(yè)的直播賣貨,或許還不如前期溝通后,相互有興趣后,約時間視頻會議來得管用。
傳統(tǒng)外貿,是不可能消亡的,商業(yè)合作不會停止。也許在未來的商業(yè)社會,各種模式會層出不窮,甚至出現(xiàn)我們如今都想象不到的新的技術,但比較優(yōu)勢的原理永遠存在,任何國家都需要出口和進口,國際分工會更加復雜和多元化。
一家生產(chǎn)和代工手機的中國工廠,或許在韓國采購顯示屏,在日本采購攝像頭模塊,在美國采購基帶和芯片,在中國的廣東、福建、浙江、上海、北京采購各種零部件后,完成組裝,再出口到世界各地,部分是自有品牌,部分是客戶的品牌。
如此復雜的國際分工和全球化的供應鏈管理,又怎么可能被直播賣貨所取代?
所以,外貿人還是清醒一點,不要被別人帶節(jié)奏,也不要被服務商收取智商稅。直播只是營銷展示的一種形式,千萬不要指望,直播一下就讓外貿變得十分好做,那純屬想多了!點擊免費咨詢
(編輯:江同)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